专家访谈

设计之声【第5期】| 唐明晰: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设计师的责任

发布时间:2022-04-14 16:04:18

采访札记

  进到唐老师的办公室后,我们都很惊喜,用同事的话说唐老师的办公室就是小型博物馆,这里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各种宝贝,还有传说中“一带一路文化互动地图”的服务器,桌面级3D打印机等等,幸运的话,你还可以看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写给唐老师的亲笔信,全球著名珠宝设计大师赠送的亲笔签名的设计手稿,在这里,你能感受到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感受到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交融。每一个小小的物品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正是唐老师利用现代科技在丝绸之路沿线传播中国民间艺术的小小的缩影。唐老师说,他会一直坚持做这件事的,这本就是当代设计师的责任与担当!

文字版

唐明晰教授在实验室准备教学资料.jpg


  唐明晰教授1996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系,获人工智能博士学位。在1988年至1997年之间,他分别就职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任研究员,从事人工智能与设计技术的研究,在1997年至2017年的二十年期间,他在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职务至设计学院副院长。在此期间,他创立了设计技术研究中心,创办了中国设计学报,在人工智能,设计技术和文化创新方面一共培养了25名博士,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

  自2017年7月起,他担任了镐京国际教育集团副主席,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副校长,并在该校建立了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实验室。目前,他主要从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的一带一路文化互动地图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人工智能3D技术平台提供给帮助丝路各国开发文化互动地图的文化内容。


采访内容整理


家居用品、办公用品、轻便交通、市政设施、装备制造;Q:如何实现人工智能和设计创新的有效有力有益结合?

A:

  30年前,我在爱丁堡大学学习人工智能,当时我们有一个研究组,叫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esign (人工智能与设计研究组),可以说英国在这方面走的还是比较早的,人工智能和设计创新我觉得要从文化、精神、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两者的结合,我提出过一个理念:文化要指导设计、设计主导人工智能和技术、技术要创造经济、经济最后要回馈文化,这样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因为人工智能是一个强大和未知的技术,它未来要朝哪个方向发展我们也不太清楚,如果不控制好,它会失去控制,现在人们都在担心这个事情,而且,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如果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它会取代人的很多工作,这种是西方的想法,我们东方的想法是人工智能应当与艺术、与文化、与创意相结合,它解放的是人类的精神和幸福的指数,我们的方法是不同的,这样就凸显出设计的重要性。现在,人工智能处于一种高峰期,有很多期待、也有很多误解,我们要冷静的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效的将它和创意创造结合起来。当然,我在香港的时候我们国内也有很多研究,人工智能和设计相关比较成熟的应用叫做:繁衍设计(generative design),繁是繁殖的繁,衍的衍生的衍,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帮设计师做出很多的方案,而且可以直接将方案和用户沟通,可以做出针对每个人特征的设计,因为它可以不停地算,不停的产生新的方案,所以generative design现在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了,像阿里巴巴用的深度学习做出的设计就是这样,但这些设计拿给真正的设计师去看,会觉得不行,还是需要大师的创意,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能取代人的创意呢?人的创意是从一生的生命和生活中积累出来的经验,它有时候必须是手脑并用的时候才能有创造力,有时候我们要看到机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要从文化、精神、历史的角度来结合人工智能与设计,真正运用它做出对人的精神、幸福和世界的和平有贡献的这样一些设计。


Q:您曾提到过“RTTTI”模式,那您觉得如何运用这种模式让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比翼齐飞?

A: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个模式我们提出了大概有5年了,我很高兴的是关于这个方面,我们的第一个博士生已经毕业了,去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刚答辩完毕,她基本上就是我们提这个模式的时候进去的,她研究的是陕北延川的布艺,所以,这个模式现在我依然对它充满信心,为什么呢?我到陕西以后,我已经来这边已经一年半了,我一直在尝试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民间艺人当中,现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进展。第一个就是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东西要紧密结合,我们不能只是用老祖宗的东西,我们要传承,但是跟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现代的技术不接轨,对民间的艺人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他们做了一辈子的泥塑、马勺、剪纸等,他们一辈子的愿望就是把他们的手艺放到现代的数字平台上,让后人可以学习,让其他人可以用各种方式创造新的产品。

  另外就是要把传统的文化与国外人家的一些好东西相融合,大家相互理解,你完全是一个纯中国的东西,人家只会说很好,但人家不懂,还是不会有合作,大家还是各做各的。我们过去开拓丝绸之路,就做了这些贡献,把中国的产品推广到国外,把一些理念、思维方式在丝路上传播,现在丝路沿线的很多国家还记着中国的好处,他们现在的繁荣,取决于过去丝绸之路的开通,比如说瓦伦西亚,瓦伦西亚到处都是丝绸之路的古遗迹,比如瓷器、丝绸、雕塑、甚至大米都是从中国丝绸之路传过去的,所以我们现在走一带一路也好,传统文化与创新也好,同样应该把国内民间艺人的水平让国外的人知道,国外的人如果想和我们合作,可以在里面起到一个融合的作用。

  我们最近到香港珠宝展展出我们设计的珠宝,非常的有说服力,这就是RTTTI模式合作应用的最直接的例子。这个是同西班牙珠宝大师共同合作的一个手镯,这个手镯一个是埃及的甲壳虫,一个是我们东方的老虎,这个设计叫“苏菲主义和道教在丝绸之路上的结合”,里面运用到伊斯兰的一些图案等,这个就是很典型的一个创新模式的运用,把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东西相融合,这些都很有讲究的,这个珊瑚代表地中海,这些钱币代表财富等等寓意,国外的设计也不只是讲究时髦,也讲究丝路上的文化。

  所以我想,第一个是把民间艺人的水平发挥到现代的设计平台上,第二个就是融合东方与西方的文化,把国外的设计不是说引进来,或者抄袭他们的设计,也不是我们请他们帮我们做设计,是我们共同来设计,我们用东方的思路,他们用西方的思路,一起创新,结果就是不仅有东方色彩也有西方色彩,而且有西班牙传统珠宝设计的技术,我们也用到了最先进的计算机的软件来做一些渲染,几个方面都要结合,这样的创新才叫创新。


Q:去年6月份,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带一路文化互动地图专家组会议”,能谈谈您的感想吗?

A:

  “一带一路文化互动地图”这个计划是习近平主席2017年召开“一带一路峰会”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的(这个项目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由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赞助的),那个时候他们就邀请我参加到他们这个项目当中来,“一带一路文化互动地图”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我们现在在做的只是很基本的东西,我相信,以后很多年我们都还会在做这个项目,因为它包括十个项目,美食与农业、服装与服饰、艺术与音乐、宗教与精神、语言与文学、仪式与庆典、医药、科学技术与技能、神话与幻想,这个就是文化互动地图的所有方面,这个就是面向未来的一个社交创新网络,我们现在谈的只是社交网络,“一带一路文化互动地图”它既是一个社交网络、学习网络和设计创新网络三者的结合,而且用的是最新的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和思路,用这个解释就非常清楚,你到这个互动地图来,你学到的是知识,你可以发挥你的技能,你可以对整个知识网络做出贡献,另外,你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指导你的设计和创新,你可以为人类生活创造价值,那么这个就是它的意义。

  我基本上来陕西一年半左右,在我们集团和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支持下,我一直在全力投入这个工作,因为这个项目的要求、挑战性都非常高,难度比较大,联合会教科文组织有国际网络,比方说美食与农业、音乐与艺术,它就邀请要求国际认可的一些专家,大家一起来提一些思路,看怎么样才能开发成一个比较好的,对大家、对多所有人、特别是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有用的一个东西,有吸引力不是主要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有没有用,年轻人能不能学到东西,所以这里面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大知识的理念,就是未来要学习要创新只有数据是不行的,要靠大知识,所以我们有一个分类,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和远见,这是一个层次,数据是在最底下,通过数据转化成信息,信息编码成一种知识规则,知识规则可能提炼出一种算法,算法转化成一种智慧,最后就是机器可能达不到的前瞻性,这个就很难说了,机器不可能有前瞻性。这就是人类最后的高地了,我们有前瞻性,我们有大智慧,这个是机器永远不可能超越我们人类的,我们的互动地图是超这个方向发展的,那么它这里面有几个很关键的概念,一个是多元化,它是包容性的,pluralism,是我们大家都来一起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国家干,是大家爱好和平的人都来一起干,另一个是以对话的方式进行的,不是说金钱、或者打压的方式进行的,最后就是 development,就是是大家一起来发展,所以我对这个项目非常乐观。


Q:您觉得作为一个设计工作者,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应该有怎样的一个责任担当?

A:

  “一带一路”是非常有远见的一个战略,据我和国外一些设计师和一些研究者打交道,他们对一带一路非常的认可,那么作为一个设计师也好,科学工作者也好,我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责任担当呢?

  第一,你要把设计和创新的方向放到人民身上,你要以人民为中心思考你的工作,我们不是要把自己的设计推给其他人,而是我们要为人民做一些设计,我们中国真正的创新力量,推动生产力的创新力量实际上是在民间。他并不一定都是在大学、城市里面,所以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技术,用我们的设计理念把民间的创新力量调动起来。如何调动?就是要把他们推到现代的设计平台上,推到现代的设计网络中去,你必须跟他们合作,必须帮助他们,当然,你在帮助人家的过程中,你也学到了人家的东西,因为人家很多东西都是祖传或者花了一生的力量来积累的知识,比如说,有些大师、大国工匠,人家都是一辈子干一件事,干得非常好,非常精,你也可以学习人家,但是我们有这个责任,因为我们学的是现代的技术、现代的理论,我们要把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我们要把他们推到未来,推给下一代,这个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承担,如果没有这样的承担,我们只是为自己成名或者做自己的品牌啊,你对一带一路的贡献就没有那么大,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因为一带一路不是我们自己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它是很多国家链接起来的,你必须以一种中国文化的包容性让人家来认可你,让人家心平气和高兴的和你合作,我们要共同创造一带一路的价值,一带一路不只是搞搞交流就完了,它最后是要造福于人民,创造一带一路的和平,所以它的重点必须放在创新的力量和设计的力量和科技的力量上来,我们要走共同发展的这个道路,我们的责任就是把我们的国际网络用到协同设计、协同创新上,这样我们才能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做出实质性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可以推出一带一路的品牌,一带一路的品牌就不止是在中国的一个品牌,而是在一带一路所有的国家都有品牌,我们也可以推一带一路的设计,让其他国家都能认可,这个就不容易,这个就是一种挑战,所以我们要面对这个挑战,我们有能力面对这个挑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