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详情

行业动态

“设计者说” ∣ 宗明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福祉文化与民生服务

发布时间:2022-05-17 11:05:40

【本期人物介绍】

image.png

宗明明,博士,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2000年—2010年,任齐齐哈尔大学艺术学院院长。2006年,获德国DAAD学者奖学金。2018年,获第十四届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从事高校工业设计教育三十年,主持省部级教、科、产学研课题数十项,编著出版《设计思维与表达》《艺术设计中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减轻、阻断策略研究》《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实践与重构》《三维设计基础》等六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设计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养老服务管理咨询专家,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设计学会理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中国好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本期导读】

宗明明教授以女性独特的视角,从“一带一路”民生福祉新机遇出发,以“立德树人”和“三个面向”的国策为引领,探索了创新设计推动“一带一路”地区民生福祉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入探讨福祉文化与产业服务发展的市场需求、实施路径和未来走向,尝试整合设计教育资源、创新人才资源,用服务设计思维解决中国老龄化和社会福祉的重大问题。

以福祉服务设计,应对人口老龄化衍生的社会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应用服务设计思维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福祉需求具有重要性和创新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重视经济发展到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转折关键时期。社会的转型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社会分化明显和贫富差距拉大,人民呼唤社会福利和追求社会福祉的愿望已成为热门话题之一。单纯依靠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不能满足中国老年人的福祉需求。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政府机构的职责,更应该成为全体社会力量的共同责任。

宗明明教授指出:“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设计人员应该立足本职专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展现设计学科本身蕴含的人文关怀。”

宗明明教授认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福祉需求是复杂且多样化的。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和生活环境不同,老年人在生活形态的细节上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导致其福祉需求层次会呈现出时间波动性和显著需求细节的差异性。因此,要按照以老年人为本的理念,想老人之所想,通过创新设计提供体贴入微的老年人客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供老人之所需,通过设计思维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一样享受创新设计发展的成果。

应用设计思维和手段来解决中国老龄化和社会福祉问题,需要基于当前我国的国情,整合新型设计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性研究而得出理性思考。宗明明教授说,通往社会福祉的路上,需要每个设计人都做出努力,尤其是在福祉差异和社会资源不平等的时候,给予弱者更多的关注和关爱。福祉文化的内核就是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便利。此福祉目标既无关阶级,也无关年龄等其他差异。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立德树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设计教育近些年在因应老龄化衍生的福祉需求时,更需要做到教育公平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设计人才。

“在教学课堂上,相比于让学生做出什么东西,或是获得什么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肯学习、肯努力,引导他们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宗明明教授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解释说,只要每个社会成员做好分内之事,就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福祉环境。

2003年,宗明明教授前往日本调研,参观和学习日本福祉研究的成功经验。2006年,又前往韩国开展项目合作,将福祉文化相关的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验证。宗明明教授在从事福祉文化和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其培养的一百多名研究生有一半以上正在进行关于儿童、残疾人方面的研究项目。她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建立一个真正为民生服务的福祉学校。”

宗明明教授带领教学与科研团队从老龄人口着手,以健康养老方向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福祉民生问题。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包括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和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五大举措。在谈到养老院的建设时,她说,“我们在一些养老院改造项目上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除了生活环境、设施配备、医疗保障、饮食服务、心理健康疏导等常规项目之外,更加需要关注的是,我们能够解决哪些深层次问题?”

社会养老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很多地区的配套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该服务体系仍具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基于此,宗明明教授从位于国家首都的北京理工大学来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珠海,在工信部等领导和部门支持下,把自己从教的经验和想法积累并聚集起来,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了“福祉文化和产业服务研究院”。此研究院通过聘请80余名国内外行业知名教授,与100多名企业设计师进行互动交流,开展了超过40次专题讲座,福祉文化和产业服务研究院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创新设计引领中国社会福祉发展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宣布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社会。同时,我国还是较早步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09年,中国正式启动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积极应对持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危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深入发展,也为中国福祉文化和民生产业服务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面向”的重要批示,主张科研项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国福祉文化的发展和福祉服务设计的实施自当紧跟国家政策和方针的脚步,贡献出创新设计对福祉民生的价值和力量。

宗明明教授认为,创新设计对于构建老年福祉服务系统有三大优势:一是借助系统设计的理念,通过对各类物质与非物质服务的整合,能够有效解决老年福祉服务设计系统中出现的资源浪费与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二是老年人的基本福祉需求主要包括安全健康、自理自立、价值实现三个层面。这就需要福祉服务系统设计整合三个基本服务网络——基础物资与服务需求支持网、精神文化需求支持网、社会参与需求支持网。三是运用创新设计,建立个性化的用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精准的生活服务,满足他们细节复杂且多样化的福祉需求。并且,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模式进行适当智能预测,有效地指导养老资源的分配,促进创造良好的社会福祉服务环境。

宗明明教授团队以提升公民的社会幸福感为出发点,凭借珠海的气候条件,以服务设计的创新思维营造适老、益老的健康互动体验,依托研发平台对福祉文化理论进行深度研究。通过洞悉老龄群体的福祉文化需求层次和差异性特点,结合服务设计流程协调各级社会力量,构建老龄福祉服务设计系统,以便及时整合反馈老年人福祉文化的需求动态,有效地统筹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其渗透到养老环境、生活服务、福祉产品开发等社会福祉文化的各个方面,满足老年人对福祉文化需求,进而展现福祉服务设计的安全性、互动性、灵活性与人性化等特点,以设计领域的创新研究推进中国老龄化社会福祉的发展。

“社会福祉其实就是一种平等、尊严、权利的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向社会福祉的过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宗明明教授说,“福祉文化与民生服务的设计构建是我们未来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建立‘团队合作、人性化、同理心、福祉生态、文化复兴’五位一体概念下的福祉服务系统设计,是我们面对这一切老龄化衍生的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总体思路。福祉文化对社会服务是整体的构建,社会公益和道德善良是国人之本,是我们共同的理念。”


分享到: